Looking-For-a-Job (1)888.jpg

最近適逢台灣的大學畢業季,大學畢業後不打算繼續升學的人,

(男生)不是去當兵,就是要投入職場當社會新鮮人了!

雖然現在在台灣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是很不容易,

但你知道日本對於求職,也就是所謂的「就職活動」

有一系列的規定跟流程走法嗎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日本的「就活」文化吧~

 

日本的大學生在大三下學期、大四還在就學時,就必須積極開始尋找工作,

進行事前準備工作,製作履歷、作品集,投遞履歷,先行去企業面試等等,

這樣東奔西跑、舟車勞頓,為的就是要搶先取得內定(工作資格),

就像我們當初大學學測一樣,要是能在第一時間就確定考上好學校,

接下來的日子就不用懸著一顆心,可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了!

 

 

standard_sukej_1280.jpg

而在日本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大致上的基本流程就是

(1)網路註冊→(2)參加公司說明會→(3)資料送審→(4)筆試

→(5)第一次面試→(6)第二次面試→(7)最終面試

「因為日本的公司和其他國家 『隨缺隨補』不定期釋出職缺的企業習慣相比,日本企業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舉辦就職活動,釋出的名額也幾乎都是「一刮採用」——亦即錄取的學生在投履歷、面試過程中,並不會知道自己被錄取後,最終會被公司安排到哪一個部屬或者職種,而是統一面試該公司所謂「綜合職」職缺,拿到「內定」(即合格)並且進入公司的研修期之後,才會得知自己具體的工作內容與職種。」

這點就跟台灣很不一樣,比起有缺人手時才開缺;日本企業在每年的就活期間,都會固定開出職缺,

所以對於選擇新鮮人的第一考量,日本的企業通常也不會過份著重在工作經驗上,畢竟這一批人都是大學畢業生,

他們需要的是學習力高、領悟性強,性格、能力皆好,可以終生為公司效力的社員,

所以日本企業寧願選擇一張願意學習的白紙從頭教起;也不願聘用一個經驗好、卻不願配合公司文化的人。

original.jpg

 

關於就職活動的第一步驟:網路註冊

我聽在日本留學的同學說,那很像我們大一的選課戰爭

大家會在某個特定時間開始前幾分鐘,戰戰兢兢守在電腦前面,

當那個時刻一到(例如午夜十二點),所有求職者便會集體發送履歷出去

數量之大甚至有可以造成網路癱瘓,就像大學生搶選課一樣,

日本的求職者必須在這一場競爭中拔得頭籌,搶得先機!

 

66445aa5.jpg

就活Step2 參加公司說明會 :

相較於台灣傾向讓求職者自憑己力地去搜尋資訊、自行了解公司背景,

日本公司在面試前會先舉辦公司說明會,讓求職者、或欲投履歷者先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、經營模式,

以下是小編在網路上看到他人實際參與公司說明會的經驗分享

(參考資料、引用網址: https://goo.gl/447eny )

踏入3月中下旬是正式的就活實戰期。說是作戰毫不誇張,因為我的就活同事全部都自3月起全面停工,可想而知大家都嚴陣以待

參加說明會是晉身(?)之後選考的必要條件,所以大家都不甘後人踴躍參加說明會。

說明會並不是只帶軀殼呆坐般簡單,講者對公司的介紹絕對是「応募理由」的重要提示。

結合之前企業研究所得,說明會的內容有助去蕪存菁,更容易寫出短短百多字卻正正是企業所期待的「応募理由」! (應徵理由)

 

以及就活的實際流程:

(參考資料、引用網址: https://goo.gl/RKfzum )

「企業說明會就是各個企業自己辦的宣傳會,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公司的業務內容。至於選考活動則是一關一關的考試,內容包括性向測驗、筆試、員工面試、主管面試等。如果通過所有的考試的話,企業就會錄取學生。由於企業錄取學生時不會對外公開,所以日本人把錄取叫作『內定』。

日本學生向一家公司應徵,然後到內定,通常要參加一到兩次說明會,然後要考二到三次考試。由於大部分的學生不會只向一家公司應徵,所以大家要跑很多次說明會,然後要考很多次試。」

 

engineer_syukatsu_column_shinbun04.jpg

而日本求職者應徵之前還必須做「自我分析」及「公司研究」

求職者必須先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質、興趣、專長,

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,這個分析並不是只做給自己看的,

同時也是能向企業證明,你是一個了解自己、並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,

俗話說得好: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!雖然要應徵的公司並不是敵人,

但也是必須先了解自己,同時也要掌握公司的資訊與情報,

才能在這條壅擠、競爭激烈的就活戰役上殺出一條血路~

 

經過了網路註冊、參加大大小小的公司說明會,

接下來來到筆試的步驟,簡直像在考大學一樣,還要再經過一次筆試/能力測驗,

感覺日本求職者的心理壓力真的很大,一刻都不容馬虎,隨時都要戒慎恐懼地stand by!!

a02efcdaee610de86b921b72fd3e4759.jpg

(以下參考資料、引用網址:https://goo.gl/Vo5eMD )

不論公司規模大小,幾乎逃離不了基本能力的考試,內容涵蓋範圍依各個企業不同,最基本的考試通稱為「SPI」,由日本最大的人力公司之一「Recruit」(リクルート)所設計,基本內容包括算數、語文能力與性格測驗。但除了SPI制式型的考試之外,有些業界也會有自己的考試,比方說:新聞媒體、出版或者旅遊業更傾向測試學生們的作文能力與「一般常識」,包括世界史、國內外地理、時事政治、英文...等基本測驗。

 

若是應徵者通過了初期階段考驗,接下來的階段才是折磨的開始。就職活動的長年發展,也衍生出更多新穎的選考方式。在得到面試機會之前,通常還會有一個「團體討論」的階段,先是將應徵的學生分組進行一個任務或者主題,揣摩他們以後在工作上的模樣與想法,並由考官在一旁觀察各個學生的反應。也有些公司採取「團體合作」的選考方式,讓考生們彼此團隊合作進行一個任務,例如有廣告公司要求學生們玩一個互相合作的拼圖遊戲,只能透過語言溝通來合力拼湊出完整的拼圖,以測試學生們將來職場上會使用到的溝通能力。

 

進到了面試的階段,通常都需要兩次以上,形式也包括團體面試、個人面試,有些特別競爭的企業與業界,面試次數甚至高達八次至十次左右。

img_e8f1d414a79540be3c0f0641b1ed342499366.jpg

面試隨著次數越多,也代表與該公司越高層的主管有所接觸,經常到了「最終面試」,將會由該公司的社長或者董事進行。然而每一個階段都還是有落選的可能,要過關斬將拿到了所謂的「內定」(即合格),才算是拿到了成為社會新鮮人的門票。

 

不過現實終究是殘酷的,儘管比誰都努力,但也不是每一個社會新鮮人都能順利拿到這張通往社會的門票。就算順利拿到內定資格,多數人在學校也還剩下約莫半年的最後時光——若是不幸無法畢業,辛苦得到的內定便化為泡影。但只要走過這關,這批找到工作的學生,就會在隔年的四月一日參加「入社式」,正式踏入職場、以新公司為依歸挑戰全新的人生。

-

images.jpg

不成功、便成仁。

要是沒在這波就活期間順利拿到內定,

接下來只剩下成為契約社員、或派遣打工、

或者是等明年三月再挑戰一次的選擇了,

由於日本人對正社員的肯定與嚮往,大概就像我們國內對公務員的看法,

是穩定有保障的終生職,一旦取得這樣的工作,接下來的一生都可免於擔憂,

能過上衣食無缺、溫飽的安穩生活。

report2019_6bm.jpg

(以下參考資料、引用網址: https://goo.gl/Vo5eMD)

而那些無法取得內定、就職不順的學生只得選擇了另一條路,

意即所謂的「非正規雇用」,包括當打工族,又或者勞請派遣公司、替自己找尋擔任「契約社員」的機會。

 

顧名思義,契約社員即是有合約年限的簽約,也並不保證年限到了仍有機會續約。而依各公司狀況不同,有些契約社員的薪資與補助待遇會比正社員來得低,公司也並不將契約社員視為「一家人」,但相對而言契約型的員工責任與工時比較彈性,也沒有義務要對公司展現忠誠。作為派遣員工,不論是就安定性,還是薪水,以及社會地位而言,不但有首先被裁員、不受工會保障的風險,也幾乎沒有升職的可能。

 

曾經,這類「正社員」以外的勞雇形式並不被社會大眾認可,認為這些族群是能力比不過正規的上班族,才會「淪落」至此。至今雖然對於非正規雇用員工的刻板印象仍然一定程度存在,做契約社員、打工族也成為許多女性面對婚姻、生育時的折衷方案,中高年齡層在非正規雇用的比例也高過四至六成,但是在青壯年齡層間「非自願非正規雇用」的人仍然佔多數,不少人仍然仰望著能成為「正社員」的一日,成為真正有體面的上班族。

 

對於每年面臨就職活動的年輕人來說,他們準備面對的挑戰即是決定自己日後的人生。只是,如同遊戲中總是有輸有贏,幾家歡樂幾家愁。這場遊戲表面上是在探索自我,實際上卻是資本主義中的廝殺之戰。甚至,這一場遊戲結束過後,他們所要面對的,更是長遠將來的馬拉松之戰。

 

F1492420372440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群筑 C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